探亲返沪,加拿大科学家杰睿为回答20多年难题打磨论文

陪家人从岳母老家江西萍乡探亲返沪,探亲返沪“中国女婿”加拿大科学家Jeremy Dale Murray(中文名“杰睿”)来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加拿杰睿实验室,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办公室的大科答多门。

“这是为回文我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,好让学生们知道,年难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。题打”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已回家过年,磨论只有一两位留守实验室,探亲返沪杰睿还是加拿杰睿坚持这个习惯。每年春节,大科答多他都力劝学生回家过年陪伴家人,为回文趁着假期好好休息放松,年难回到实验室才能好好发力。题打而他则会在除夕夜给大家发个微信红包,磨论“抢一抢”热闹一下。探亲返沪

不过,这个春节假期,他有些在家里待不住,年没过完就回到办公室。因为自己投到《科学》杂志的论文收到了编辑的修改意见,趁着这几天无人打扰,杰睿想集中精力认真设计需要补做的实验,静心打磨论文。

“这是我从事科研20多年来一直想回答的科学问题,终于临近收获。”杰睿心底里的兴奋忍不住从眼角的笑意中溢出,“来到上海,才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。”

2017年来上海前,杰睿在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(JIC)担任研究组长,“虽然不愁研究经费,但研究组规模受限,很多想法没法尝试”。通过中国科学院-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招聘契机,他在47岁时来到上海枫林路上的分子植物卓越中心,现在的团队规模比在英国时扩大了近一倍。2021年,也就是来沪4年后,他在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,这次有望再登《科学》。杰睿非常感谢来自各方的持续稳定支持,“这里几乎可以实现我的所有科学想法”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汇聚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顶尖植物科学家群体,寻求合作只需上下几个楼层。“要解开这个已冥思苦想20年的科学问题,难度相当高,除了我擅长的植物细胞研究,还需要微生物、结构生物学方面的支持。”杰睿说,自己实验室楼上的张余研究员恰好是这两方面的行家里手,于是两个研究组合作,仅用4年就取得了突破,“这将打开一个新领域的大门”。

杰睿办公室里,有他从希腊带回的酒瓶、来自美国西部的牛仔帽和蛇皮靴,还有他为上海科技博览会亲手制作的陶艺展品——“侵染线”和“细胞固氮工厂”。后者的创作灵感源于他2021年发表的《科学》论文,他希望用艺术的方式给学生更多启发和灵感。

再过几天,实验室又将重新热闹起来。新的一年,杰睿希望能招收到世界各地的博士后,让自己的研究组更有国际化氛围。他说:“这里有一流的科研环境,生活安全便捷,希望更多来自全球的优秀植物学博士生来上海实现科学梦想。”

(原题:“在上海,我实现了自己的科学梦想”)

综合
上一篇:小米手机官方换电池限时8折:79.2元起!覆盖38款机型
下一篇:限时特惠!京东京造K3Max机械键盘仅售339元